7月2日,体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顺利出征!为积极响应“青春喜迎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的号召,60名体育学院的党员师生拉开了“阳光体育”暑期社会实践团和“志愿活动在我心,五水共治我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的序幕。
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体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曾在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普及科学锻炼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热潮、引领体育文化新风尚等方面做了大量意义深远的工作。今年,为推动“湖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浪潮,进一步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与制度化,体育学院党员教师带头参与到暑期社会实践来,新创建了由孙涛博士为领队,20余名游泳技能高超并经过专业皮划艇训练的党员师生组成的“志愿活动在我心,五水共治我先行”暑期社会实践皮划艇促宣传团。
孙涛老师是一名擅长水上运动的博士,在学术研究之余,奉献私人皮划艇指导学生水上运动专业技能训练,带领体院师生组建皮划艇小分队参加城市护水节水宣传公益活动。他的团队和事迹曾被浙江卫视报道。“湖州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鱼米之乡’,河网众多,古代水上运动昌兴!但最近这些年却因为河水湖水污染严重而销声匿迹!”孙博士十分沉重地谈到,“作为一名合格党员,就要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讲话精神,只有人人参与到‘节水护水’的行列中来,积极学习水上运动,传承发扬水乡文化,才能完成‘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重要指示!”孙涛博士致力于建设人水和谐发展的湖州文明水乡城市,引领体院师生走在“听党话,跟党走”的前列,是全院师生党员的楷模。他的育人理念及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是体育学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最有效的见证。
自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以来,体育学院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浪潮中,念好学、做、效“三字经”,把握“方向点”,找准“着力线”,保证“实效面”,在学校加快发展、内涵发展、赶超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院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教学业绩优秀的是党员,科研成果突出的是党员,工作中勇挑重担、兢兢业业的是党员,学习刻苦勤奋、肯于钻研的还是党员的喜人景象。在这样一支党员教师队伍的带领下,体育学院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层面的充分肯定。
学在点上,学细、学透、学深、学活
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沈江龙认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做是关键,效是目标。沈江龙一针见血道出了“两学一做”的本质,在学习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他坚持强化理论“系统学”、结合岗位“重点学”、带着问题“深入学”、创新方式“灵活学”,引导学院全体党员学细、学透、学深、学活,尊崇党章、遵守党规,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体育学院将“两学一做”作为强化党性观念、凝聚党员共识的重要契机;作为党员尽心履职的教育平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与“凝心聚力”“教书育人”“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系统、重点、深入和灵活的开展“两学一做”。系统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加深对习近平
总书记列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思想觉悟,提升党性修养,统一党员思想认识,提振党员精气神。重点学习国家宏观政策,把准新时代发展新脉搏,瞄准方向科学规划;重点学习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增强党员教师责任感,明确改革新形势,把握改革新动向;重点学习学校和学院重要政策,增强党员教师使命感,在工作中找准定位、明确目标、集中发力。要求全体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强化问题意识,发现自身在党性修养、工作作风、日常履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带着实际问题,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勇于直面问题、乐于研究问题、着力解决问题,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为了让党员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通过编印《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手册》、推送“光阳体育”和“乐享健康运动”微信公众号、开展“微党课”比赛、编制微视频、走出去参观考察等载体,灵活学习方式,调动党员学习教育的积极性,确保学习教育入人心、赴行动。
做在线上,改革、创新、发展、育人
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宏伟认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真学,更要实做,党员教师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仅要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党性修养,更重要的是要付之行动,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引擎,以“运动训练”和“学生工作”为两翼,塑造“明体健行”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重品德厚基础强能力”的卓越体育工作者。
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体育学院努力营造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促赶超的浓厚氛围,全院党员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不断创新、改革,掀起了人人争做合格党员、人人争当育人标兵的热潮。
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冯火红教授以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视角来审视学院的教学工作,带领教学团队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凸显实践育人、渗透体育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提高术课比例、增加竞赛活动、丰富课外实践内涵、结合志愿者社团、开设体育人文大讲堂等措施,有效地实现课内外一体育人的无缝对接,把知识教育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把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协同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肯定,历届毕业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均超过95%,用人单位对专业学生满意度达到100%。负责体育运动队训练工作的副院长庞国庆是教练员的引路人,他创新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制定学习与训练相长、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培训会议、言传身教制定训练计划、拓展外派学习渠道,打造思维敏锐、精通业务、德艺双馨的教练员队伍。近三年来运动队在全国、全省各项比赛中成绩斐然,获49金45银34铜,被师生们美誉为“金牌教练”。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马德华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践行“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的指示,用“心”专研、用“心”育人、用“心”聚力。他心系学生,有担当、有责任,用短短两年时间逆转体院学风,学生学籍预警人数降低了50%,学生备考研率从7.5%提高到37.5%,消灭了学生作弊打架等事件,学生们都亲切称他为“马爸爸”。在体育学院各条工作线上还有许许多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潜心育人的党员教师,如:“只要有一线光就发一分热”的优秀共产党员韩秋红;不断塑造学生的“真”“善”“美”灵魂的“党员先锋班”班主任侯建柱;以自身学术水平助推青年教师发展的博士教师刘炼、赵臣、潘孝贵等;以校为家、严慈相济,引领学生“技品兼修”的运动队教练唐念、张猛、李钊、文善田、扈军等;被学生称为“知心哥哥”的辅导员李涛,等等。
实效在面上,责任、关爱、服务、引领
在院长徐宏伟的心里,学生是核心,学院的工作归根到底,一切为了学生,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领跑的,他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作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体育学生活泼好动,个性鲜明,不服管。但是,经过体育教师的正确教育和悉心引导,体院学子思想上不断成熟,行动上争当先锋。他们在“阳光体育”志愿者服务团这个平台上,利用自己扎实的体育运动知识、运用过硬的体育技能、发扬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在推动群众体育的兴起、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人水和谐,文明湖州”、以及“结对共学共作,携手共建共进”等公益实践活动中,不断塑造自身形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彰显出体育学子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谱写了最美青春乐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体育学院“阳光体育”志愿者服务团是“全国首创”的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团队,80%以上的在校学生都是服务团的成员。自服务团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健康中国理念”、抓住全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契机,在湖州21个城市社区、16个乡镇街道、49个农村居委会、2所特殊学校设立志愿服务站点,面向中老年、青少年和特殊弱势群体,开展带操、排舞,举办体育亲子游戏和趣味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开设操舞类、球类、游戏类等体育项目公益培训班。在关爱特殊群体上,他们主动走进湖州衣裳街学校,为智障、脑瘫、自闭症儿童送去关爱;每年定期到后庄民工子弟小学提供支教;与浙江省莫干山戒毒所合作,帮助戒毒人员做健身操等。志愿者服务团每年出动上万人次,开展上千场服务活动,平均每人每年服务时间超过40小时,实现了“区域”“对象”“内容”的全方位服务和常态化服务。三年来累计服务群众达6万人次,湖州市碧潮苑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点受众面由最初每周累计不足50人发展到现在的每天固定约100人,关爱残幼儿童已达2000多人次,服务体育赛事、趣味运动共计2500余场,受益面达8000余人。
“‘阳光体育’志愿者服务团是体院学生社团之一,它是学生品格锤炼的摇篮,学生专业成长的基地,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负责“阳光体育”志愿者服务团的左自立老师这么说道。一批批学生因为专心于志愿服务被授予各级各类荣誉,余美芳同学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陈芬芳同学被评为“感动浙江十大人物”;丁蓓蓓同学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29名同学在湖州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10周年表彰大会上,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陈慧婷同学结合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在“我最喜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演讲比赛中荣获全校第二名;有10余名同学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学院因为志愿者服务工作还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浙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州市闪光言行之星”“湖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州市青年文明号”“湖州市先进志愿者集体”“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五四红旗团委”,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和优秀团队等诸多奖项。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