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子峰(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在中共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了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我国未来顺利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一再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不动摇,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比排名第三的日本、第四的德国、第五的英国三个国家经济总量加起来还要多,同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农业国、外贸进出口总量最大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群众生活相较过去已经发生质的改变,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基本过上现代性的生活,人民收入已经达到世界中上等国家的水平,国人已经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回顾历史,考察现在,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在当前就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社会实践已经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知道中国老百姓要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最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中国共产党最知道国家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故在方向性的大问题上千万不能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月亮只是外国圆,照搬照抄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道路,犯致命的错误。要“任凭风吹雨打,稳坐钓鱼台”,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用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努力全面建成、建好小康社会,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共创美好未来。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代替那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相信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以人民群众的要求为工作目标,全面依靠人民群众,真心实意为了人民群众工作。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历史观,强调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群众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要解决阻碍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的社会问题,强调全体人民群众要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刚当选党中央总书记不久就对中外媒体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并郑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老百姓越是关心的、越是感到急迫的问题,习近平认为,越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以生态问题为例,近些年来,中国环境问题凸显,空气、水等环境污染引发了人民强烈不满,习近平非常关心,指出只发展经济不保护好环境会让人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在2014年的“两会”上,习近平直截了当地说:“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邓小平当年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寄望于20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三步走”的前两步顺利完成之后,党中央又把第三步又分三步走,其中第二步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化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我们当前正处于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即正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这一步非常重要,务必要走好。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我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有:一是我国综合实力很强,但人民还不够富裕,属于“强而不富”的状态;二是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新常态,虽已经确定“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发展转型还在进行当中,尚未完成;三是社会基本和谐,但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三股势力”的挑战等问题;四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但在政策的制定、工作的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所以,全面深化改革依然很重要,要通过改革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使得我国经济社会、人文生态、政治党建继续向前发展。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工作重点,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切实解决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问题,即民生问题,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其一,习近平非常重视民生工作。在“7•26”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切深利益的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并补充了要做好“精神文化”方面工作。其二,习近平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他认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享受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文明成果:“我们党员干部要有这样的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可以看到,他非常强调全社会要集体走向小康社会,摆脱贫困不留死角,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以及贫困县全部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三,习近平注重平安社会的建设。他认为,一定要构建一个平安的社会,因为“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他指出,要把构建“平安中国”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中谋划,把人民群众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平安中国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确保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从实践效果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切实打好民生工作攻坚战,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改革、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直赞扬。
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做好党建工作。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习近平提出了“八项规定”,并说:“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习近平还提出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使广大党员干部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与当前共产党人踏实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党员的自身建设。同时,他重拳反腐,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中国党内政治生活逐渐呈现出一种风清气正之态势。尤其是,习近平注重制度建党,可以看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或修订了40部党内法规,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为从根本上加强党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制度基础。2017年以来,习近平特别深刻地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使得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