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Tea Time 学术活动系列邀请报告(153)

来源:理学院 发布日期:2020-10-10

报告题目1:  超重核衰变性质的理论研究

: 张鸿飞  教授 (兰州大学)

    间:1012日(星期一),13:30

    点:1-401物理学科会议室

报告摘要:

超重核合成与性质的研究涉及原子核存在的质量和电荷上限、超重岛的位置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如果能够合成超重岛上的长寿命核素,有望在核物理、核化学、核材料、原子物理、核能及核技术等领域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形成新的前沿交叉学科,有力推动科学的发展,攀登超重核稳定岛是人类的科学梦想之一。当前,国内外通过探测其衰变链上原子核的半衰期和衰变能来鉴定新合成的超重核。超重核的衰变模式主要是阿尔法衰变,也有少数超重核会发生自发裂变,近期的原子核理论预言了超重核还有可能存在重粒子放射性。该报告将从理论模型出发,研究超重核各种衰变模式之间的竞争,紧密结合最新的实验结果。从衰变的角度,探索超重核稳定岛的范围以及中心的位置,理论上预言这些原子核的衰变能以及半衰期等性质,不仅发展了原子核理论,而且为将来实验上合成与探测超重核稳定岛上的新原子核提供基础。

报告题目2:  原子核结合能的理论预言

: 张鸿飞 教授 (兰州大学)

    间:1013日(星期二),13:30

    点:1-401物理学科会议室

报告摘要:原子核物理的研究正在向着高能量、高同位旋、质量及电荷数上限三个方向发展。原子核结合能的理论预言是探索质量及电荷数上限的重要方向,对提高核数据研究精度也起关键作用。本报告将介绍在宏观微观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采用BCS方法改进对关联的理论处理,通过径向基函数和神经网络算法进一步提高理论模型对已有数据描述的精度,从而更好的预言位置原子核的结合能,系统研究结合能相关的物理量。

报告人简介:

张鸿飞,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200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及核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到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20094月聘为兰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12月聘为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20145月聘为兰州大学教授。2006年至2014年多次访问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南方实验室(LNS-INFN);20122月访问法国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国立研究所(IN2P3)及南特大学。2009年获甘肃省第十六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15年获兰州大学隆基教学奖,2016年入选甘肃省“飞天学者”。从事超重核性质、衰变和合成机制以及核天体物理的理论研究工作。 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引用1500多次,H指数为21。担任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以及Phys. Rev. CNucl. Phys. A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Modern Physics Letters AComm. in Theor. Phys. Chin. Phys Let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Chinese Physics CChinese Physics B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原子核物理评论、高等理科教育等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