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矛宁,博士、教授、理学院副院长。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澳大利亚公派访问学者,湖州市1112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随机分析、随机控制、金融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正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浙江省统计大赛一等奖4项;指导学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计划多项。
热爱学生,良师益友助推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责任,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言传身教是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温柔。”作为一名在校工作17年的教师,唐老师幼时便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隐隐约约的好感。
成为一名教师,对唐老师也是一次命运的偶然,但在踏上教师这份岗位后,她便燃起了对这一工作的使命感和认同感。“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要热爱、尊重学生,保持爱心、耐心。而且我感觉跟学生在一起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唐老师一直很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由于面对的群体是大学生,她格外注重师生的平等交往。同时,她认为“一个大学老师应该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因为只有知识储备不断得到更新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要求。
当今社会处于加速发展中,不管是教学条件还是教学质量都对大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板书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加之数学特别注重过程的展示,于是唐老师注重教学与多媒体工具的结合,如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搭建了一个课程网站,并通过在网站上发布作业和考试等来提高教学效率。她热爱教学,也重视教学,正如她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当上了大学老师,就要怀着崇高的职业认同和教学热情,在师生互助的路上实现双赢。”
教学相长,科研助力学生发展
在教学之余,唐老师也格外重视科学研究,经常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竞赛。她认为,科研是大学老师的无价之宝,通过科研,老师们将会了解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最新的成果是什么、这门课在科学研究当中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果老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向学生介绍知识,会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通过鼓励学生科研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促进教学。
与此同时,唐老师深知学生能力发展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拒绝以期末绩点来评判学生能力。很多学生在了解科研竞赛后,会产生对科研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其中最令唐老师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叫蓝秋红的学生。“她给我的印象就是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我觉得作为学生来说最主要是态度,然后再讲方法。我比较满意的一点是她做事认真、执行能力强。”
在陪伴同学们竞赛期间,唐老师与同学们经常互动,并且会在空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当唐老师对同学们提建议时,同学们不会盲目跟从或我行我素,而是会虚心倾听,并指出有疑问的地方,与老师共同探讨。同样,同学们感觉老师讲的有问题时,唐老师会仔细的听取他们的意见。通过师生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师生之间的情谊也日益深厚。
平易近人,师生共筑和谐氛围
在待人接物方面,不管是教授的学生,还是共事的老师,都对唐老师有着很高的赞誉。
于学生,她悉心教导,以一种亦师亦友的态度和学生在教学上彼此共进。蓝秋红同学回忆,唐老师教授我们的课程时,刚好是网络授课,但是唐老师很负责地在课堂上设置答疑环节。期末时,她会对我们做心理辅导,跟我们说:“感到压抑时,可以去找她倾诉。”蓝秋红同学认为微笑是唐老师的标志:她总是用微笑面对学生。从不会对学生发火,总是用微笑表示无奈。唐老师对我们讲话很温柔,很多道理、知识点娓娓道来。也是这种耐心呵护、诲人不倦的态度,促使蓝秋红在科研竞赛上有着不断进取的无限动力。
于同事,她温婉可亲,以和谐共进的精神平等待人处事。理学院樊云老师表示,唐老师为人随和、易相处,重视青年教师技能的培养,经常请一些校内外的优秀教师对我们进行培养、辅导,会尽量给新引进的教师在教学上提供帮助。唐老师不管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事无大小都秉持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此激发了身边人的进取之心。
唐老师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事事不妥协的拼搏精神,培养新生力量的长远目光,实现了教学科研的双成功。
通讯员:沈洁、马瑞杰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