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2日,《农民日报》5版刊登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金佩华的署名文章《<千村故事>镌刻“千万工程”的启示》。全文如下:
《千村故事》镌刻“千万工程”的启示
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金佩华
2003年6月,浙江省全面启动“千万工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他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把古村落保护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之路,一手用“硬”手段以旧修旧保护,一手用“软”措施通过文字、影像等手段予以记录和传承。为纪录这一过程,省里组织农村经济、建筑、规划、历史、文化、旅游、民俗等方面30多位专家历时六年编撰完成一套共10卷12册510万字的《千村故事》。
《千村故事》将故事与史志相融合,集趣味性、科普性和教育性于一身,兼具史学意义、学术价值和教育科普功能,是“千万工程”深化细化、蝶变聚变、提升跃升背景下的一种积极尝试。《千村故事》还把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界定为“涵盖了浙江省域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与民俗风情村落的行政村”,这一研究视角被学界认为是重大创新。
《千村故事》镌刻了乡愁记忆,传承了历史文脉。《千村故事》通过挖掘、整理、编撰浙江历史文化村落乡愁故事,深入研究其中蕴藏的巨大资源优势,客观分析其历史渊源,把握其脉络与逻辑,领悟其独特智慧,系统呈现了浙江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承载乡愁的历史资源,也是人们创建和美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支撑;既是赓续文化血脉的“活样本”,也是为后人留下寻根路径的“新教材”,既为当下提供了资政辅治之参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堪存堪鉴之记述。
《千村故事》复活了文化村落,焕发了时代光彩。《千村故事》告诉我们,现代的生态文明观念既是对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观念的继承,也是对其的发扬光大。历史文化村落既是怀旧的地方,也是现代文明的来源,在保护前提下加以合理、科学、适度的利用,其历史文化可持续价值就能焕发出时代光彩,也将进一步彰显景观功效和村庄品位,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故土”和流脉连绵的精神源泉,还是都市居民抒发思古幽情、获得精神慰藉的一种文化载体。
《千村故事》重塑了乡村价值,增添了振兴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乡村开始。重新认识乡村价值,乡村文化振兴将会成为引领未来的潮流。乡村作为中华文明诞生地,作为蕴藏中华文明原动力之地,决定了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不仅是一条乡村不能缺位的复兴之路,而且是必须从乡村开启的复兴之路。让历史文化村落在新时代展现出无穷魅力和风采,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千村故事》增强了文化自信,厚植了家国情怀。《千村故事》通过活化历史文化村落,展现的是有血有肉、可触摸可感知的鲜活村落,浓缩着过往,记录着现在,寄托着未来,是收藏保护和开发利用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展示村情村貌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记录片”,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汇”,更是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课本”。既能让农民群众深刻感受本土本乡自然的优美、历史的醇厚、人物的杰出、文化的积淀等,又有助于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自信,激发浓厚的爱乡爱国情怀。
历史文化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蕴藏着丰富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千村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有形的历史文化村落,更是无形的“文明基因”。今后,如何使乡村在利用中获得更好的保护,活化的同时不失传统的韵味,《千村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让历史文化村落“活”起来、“潮”起来的又一种方式,必将点燃更多的热爱与期待。
(作者系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研究员)
链接如下:https://szb.farmer.com.cn/2023/20230812/20230812_005/20230812_005_5.htm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