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有这么一群教师,他们精心施教,他们潜心学术,他们是讲台上的“大先生”,他们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校园网和官方微信同步推出栏目【为学为师】,让我们一起走近师院的“大先生”们,看他们如何用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书写“为学、为事、为人”的动人故事。
张建庆,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高中思想政治组)委员,浙江省第十二届省督学,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分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州市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分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分析》《中学思政课教学设计》等课程。先后荣获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秀教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特级教师、湖州市南太湖教育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与专著5部,在省内外作学科专题报告和讲座近百场。
▲张建庆老师
严谨治学,踏实求是
进入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其实并不是张建庆的本意。“高考填写志愿时,我最想读的专业是中文和历史,但后来录取的时候,却调剂了政教系,这实在是一个意外,所以自己有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并且那时没有转专业的机会,就只有硬着头皮读下去。”既来之则学之,是他学习时的心态,幸运的是,张建庆与政教系十分投缘。“用辩证法的话来说,我和思政教育的关系,就是从对立走向统一的过程,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不要给“马家人”丢脸,是张建庆的大学系主任告诉他们的,这句话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你们走出了这幢楼,走出了浙师大的校门,就要记住自己的身份,记住自己的使命,不要给‘马家人’丢脸。”现在,张建庆谨记着老师的教诲,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书育人,培育一代代新生,弘扬马克思主义。
在2006年成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高中思想政治组)成员之后,张建庆有了和教育界和学科内很多专家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拓宽了他的视野,活跃了他的思维,也促使他对学科研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他在众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0多篇论文,同时也为省内的学科同行做了近百场专题讲座或报告。“我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名有经验的政治教师,我还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政治教师。”
▲2023年张建庆在安吉县作二十大报告精神宣讲
教学相长,传承创新
张建庆的父亲充当了他人生的领航员,他的父亲是一位民办教师,而他从小担起了接班的责任。与此同时,张建庆的小学老师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心中播撒下了“长大后我想成为你”的种子。
大学毕业后,张建庆走上了三尺讲台,至今,他已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这些年,我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在欣慰和惆怅中送走了一届届毕业生,也在欣喜和待中迎来一个个新面孔。”对他而言,最值得感念的是他与众多学生们的相遇,与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的相遇。
从教多年,让他对教育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在大的角度上来说,教育就是文化的薪火相传;从小的方面而言,教育其实是师生彼此唤醒和成长。”打破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思政学科独特的魅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是他一直以来秉持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的对象、场合、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也是他在教学方法上持有的观点。“现在全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都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我希望我能为师院培养师范生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2017年张建庆在平湖当湖高级中学授课
感恩相遇,共同成长
2021年张建庆成为2021411班的班主任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新生见面会上他以“相遇在德清湖畔”为主题进行讲话,表达了他对学生们初见时的喜悦和对他们未来的殷切祝福。为了记录未来四年的宝贵时光,他与学生一起开设了名为“德清湖畔思想的家”的班级公众号。“这是我们20211411班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彼此交流、分享、切磋、问道的平台。希望这个平台能够成为一个窗口,让我们一起看到更辽阔的世界,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
张建庆通过“教育随笔”、“阅读随笔”、“湖畔之诗”等栏目分享自己教学的感悟和学习的体会,同学们通过“班级发布”“个人风采展示”等栏目展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习成果。张建庆说:“班级的公众号每周都会发送推文,由班级的同学们进行编辑排版。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也会设置不同的主题,如在班级组建之初,我们发布了‘个人风采展示’栏目,在今年4月中旬结束荻港研学活动后,又专门推出了‘随手拍’栏目。”
▲张建庆与20211411班在荻港研学活动
公众号创立以来得到了较好的反响,学院老师、学生家长等都对这个公众号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我想用这个公众号来记录我和学生们的成长轨迹,让未来的我们在回首这一段时光时,还能满怀感慨。”对于他们而言,建立这个公众号不一定需要收获什么实质性的利益,驻足此刻就已足够。
中国·浙江 湖州市二环东路759号(313000) 浙ICP备10025412号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195号 版权所有: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