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湖州日报》:薪火相继创伟业 特色兴校谱新篇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08-10-27
    10月22日,湖州日报8版以《薪火相继创伟业 特色兴校谱新篇》为题,专版报道了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全文如下:
 
薪火相继创伟业 特色兴校谱新篇
——写在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高等教育50周年暨办学92周年华诞之际
 
记者 朱 晔
 
    题记:高校的实力和底蕴,离不开岁月积淀和文化传承。作为全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湖州师院半个世纪的高等教育历程,实属不易——50年栉风沐雨,50年上下求索,50年奋斗不懈。
 
    回眸来路,我们感慨万千,希望借庆祝学校高等教育50周年暨办学92周年华诞之时,梳理历史,传承精神,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展望明天,我们信心满怀,一所立足湖州、面向全国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已初具雏形。258万湖州人的大学梦想,指日可待。  
  
    翻阅湖州师院的办学史,大脑中最敏感的神经一次次为数据的突变而兴奋不已。
  
    1984年,学校占地37亩,分南北两院;2008年,学校已占地1665亩,校舍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东、中、西三大校区,10个下属学院和一个独立学院。
 
    1977年,学校在校生人数不过231人;2008年,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已达15000人。
 
    1999年,跨入本科教育时仅有8名教授的“家底”;2008年,已拥有正高职称教师100名,还有博士88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0名。
  
    ……
  
    50年里,湖州师院的成长轨迹可谓是中国高教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与时代的步伐相契相合。如今的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一所立足湖州、面向全国,涵盖十大学科门类的浙北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并从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培养明体达用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大学的第一要务。作为全市惟一的本科院校,能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更关系到地方人才的储备,影响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内涵建设、质量第一的新时期之际,具有师范特色、地方特点鲜明的地方教学型高校——湖州师院又将如何破题?
 
    湖州师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在湖州安定书院旧址创办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这座浙北师范教育的唯一高等学府传承了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明体达用”的办学理念,并赋予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内涵,重在培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层次人才。多年来,湖州师院始终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先后开展“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科学发展、特色兴校”等六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充分进行调研分析,牢固确立“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认真实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主动服务地方”“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创新发展路径。
  
    为了将育人理念落到实处,2001年、2004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三次召开教改工作会议,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本科教学工作,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先后启动了“新世纪教改工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目前,学校有42个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56门校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通过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不仅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积极推进从主体到主导的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出台《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意见》,建立教师“教学、科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个纬度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投身于教书育人工作。2005年,学校高标准地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6年,教育厅专家组来校进行百堂课抽查,抽查结果在当年全省受检高校排名第一。2007年,再次荣登榜首。
  
    为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2004年,湖州师院又着手改革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将学生奖励经费的85%用于奖励学生的专业成才和个性发展。这一重大改革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改革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就曾对学校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改革作了报道。
  
    虽然近年来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然而湖州师院的毕业生就业并不难。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就业工作理念,改革就业工作机制,全力构建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就业工作体系,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94.8%、93.75%和95.52%,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被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构筑品牌特色学科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我省高等教育快速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省内各高校的办学规模都得到较大发展,办学条件也大为改善。在这种背景下,面向国家和地方目标,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自身特色成为了省内高校新一轮竞争的焦点。
面对新一轮高教竞争,湖州师院党委书记陈德喜亦喜亦忧:目前,湖州师院学科门类基本齐全,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与省内同类高校比,办学的特色、品牌优势不够鲜明,服务地方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局面,湖州师院人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在走科学发展、特色兴校之路,提出学校要在全省高等教育新一轮竞争中争得先机,争取主动,在新一轮评估中实现优秀成绩的目标,就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多的力气,以更大的投入,着力培育办学特色,狠抓“特色兴校”战略的贯彻落实。
  
    走科学发展、特色兴校之路必须因地制宜、传承历史、面向未来;必须在学科特色、专业特色、校园文化特色上苦下功夫。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近10年的努力,湖州师院已构建起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经、管、教育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协调发展,涉及十大学科门类,26个一级学科,42个二级学科的学科框架体系,一个与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已具雏形。
  
    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元素,是高校办出特色的基础。近年来,湖州师院加大了学科建设力度,突出学科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筑以省级重点学科、校级优势特色学科、校级重点学科、一般学科的建设层次。其中,文艺学、基础数学、理论物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4个学科为第五批省级重点学科,水生生物与水环境修复等8个学科为校级优势特色学科。此外,还有校级第三批重点学科6个,一般学科28个。各学院还为今后的特色化发展谋划了新思路。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湖州师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效,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高校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青年志愿者杰出集体”等荣誉称号。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令湖州师院人无比自豪的,还有近10年的人才储备。1999年,跨入本科教育时学校仅有8名教授;而目前,则拥有了正高职称教师100名,从“八”到“百”这质的飞越,得益于学校的人才强校战略。
  
    近年来,湖州师院一直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成立了由学院书记、院长挂帅的“校师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抓,并专门成立了师资人才工作办公室,重点做好全校人才发展规划和引进培养工作。通过实施“345人才工程”、“318人才工程”和“526人才工程”,一方面大力加强硕士博士生教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教授的培养,激励全体教师奋进;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倾斜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导次人才以及紧缺专业人才,产生强烈的吸引效应,提升整体素质,取得显著成效。
 
    湖州师院建设资金非常紧缺,但对引进人才十分舍得投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对引进的教授、博士等分别给予优厚的购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同时花巨资实施中青年教师硕士化计划、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教授培养计划,大量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博土学位和做高级访问学者。
  
    目前,学校已有专任教师750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320多人,博士硕士480人。5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省151人才工程和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8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省优秀教师等省级先进个人33人次。
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湖州师院在融入湖州、服务湖州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早已可圈可点。在湖州百姓的心中,湖州师院正在成为推动湖州发展的人才库、思想库、知识库、智力库。
  
    而作为一所湖州人民聚沙成塔建立起来的地方高校,反哺社会、服务地方则是时代所赋予湖州师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湖州师院党委书记陈德喜看来,湖州师院能否在新一轮的发展中,主动对接湖州,搭建好服务平台,扬长避短,获得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界人士的支持,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前,我们是以人才输送为主;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要定位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服务。凡是新开设的专业,我们首先考虑是要跟地方经济发展挂得起钩来。”陈德喜告诉记者,湖州师院现有的学科专业中,材料学、遗传学、环境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旅游管理等应用和实用性学科和学科团队占到了40%,另外还有与湖州支柱产业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50余个。这些学科和研究方向与区域经济密切结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2007年,湖州师院成立了服务地方办公室,旨在进一步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力争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中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方经济咨询决策中心及应用型科技成果研发中心。同年12月召开服务地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以“整体布局、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有效实施”为方针,以服务于“富庶湖州、法治湖州、文化湖州、平安湖州、生态湖州”为目标,以项目(课题)为抓手,围绕湖州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推动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学院、研究所与地方企业的紧密联系,整合办学资源,建立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协调机制。
  
    为了做好与地方的主动对接,湖州师院还加强了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面向湖州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工科类、管理类应用性专业建设,积极增设生物技术、制药工程、材料化学、物流管理等紧缺人才的专业。并通过与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的能力。
  
    为有效服务于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湖州师院先后建立了13个校级研究所和3个与校外合作的研究所,加强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相继成立了湖州旅游研究所、湖州市护理学研究所;举办了“皕宋楼藏书文化国际研讨会”;承担了《南太湖富营养化水域的生态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科研项目;与市有关部门和三县两区政府及企业等签订了校地、校企合作协议;新增了园艺等新专业。全力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努力开辟服务地方的新局面。同时还承担了55个为地方文化服务的市厅级项目,19个瞄准地方经济产业政策研究的项目,17个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横向项目,通过加强科技服务,积极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关系。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共享文明和谐家园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培养人才的软环境,也是大学的特种名片。50年风雨历程,早已形成了湖州师院独特的精神内核:坚守理想、自强励新,在艰苦创业中培育人文精神;体现包容、甘愿奉献,在合并融合中传承人文精神;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在队伍建设中彰显人文精神;以生为本,解难助困,在育人工作中贯穿人文精神;凝心聚力,和谐共进,在民主治校中弘扬人文精神——成为师院人文环境的真实写照,带领师院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文化需要传承,更离不开创新。近年来,湖州师院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和谐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按照分层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一院一品,以文化人,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着力创新二级学院和谐文化建设,推出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具有独特文化品位的、以二级学院院铭为标志的文化品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得到省内外兄弟院校的高度评价。
  
    2005年以来,湖州师院共投入近400万,建成了以“三馆”为主的一批校园文化精品工程,着力打造文化场馆品牌,发挥人文环境的育人功能。赵紫宸、赵萝蕤父女纪念馆注重弘扬先辈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校史陈列馆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凝炼传承师院精神,加强爱校教育;沈行楹联艺术馆成为师生求真尚美、陶冶情操的艺术殿堂,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三馆”陆续建成以来,已接待来访万余人次,教育意义和文化效应日益显现。2008年《浙江日报》、《高教领导参考》还详细报道了湖州师院创新二级学院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在省教育厅第二批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评比中湖州师院的《凝练院铭、特色育人: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创新二级学院文化建设》获奖。
 
    文化可载于物、可显于形、可聚于气、可蕴于神,文化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教育。湖州师院始终把文化育人放在突出位置,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校园文化发展纲要》,2005年又出台《二级学院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在凸显二级学院文化个性的同时,学校将以校园文化的整体视野,构建“和而不同”的文化格局,形成多科性院校的文化生态效应,努力构筑全校师生员工共认的核心价值体系,共建和谐校园,共享精神家园。
 
历史的足迹
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大事记(1916-2007)
 
    1916年
  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在西河头安定书院创立。
  
    1958年
    为适应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中共吴兴县委决定,在原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
    湖州师专、湖州师范学校各自独立办学。办在嘉兴的嘉兴师专中文、生物两个专业并入湖州师专。
  
    1979年
    经国务院批准,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正式命名为嘉兴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7年
    香港回归之日,湖州师专整体搬迁。
  
    1999年
    教育部发文(教发【1999】35号),同意湖州教师进修学院、湖州师范学校并入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组建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撤销原三校建制。
    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成立国有民办机制的二级学院——求真学院。
  
    2000年
    省教育厅、省计委发文,同意将湖州卫生学校并入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医学院。
  
    2002年
    学校进行学院制改革,成立法商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等10个下属学院。
   
    2003年
    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5年
    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6年
    学校东扩工程一期竣工启用。
  
    2007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学校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这是学校首次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