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湖州日报》:他要把青春“种”在西部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09-07-09

    2009年7月8日,《湖州日报》11版“教育”以《他要把青春“种”在西部——湖州师院毕业生王超轶事》为题,报道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毕业生王超的西部志愿路。全文如下:


他要把青春“种”在西部 
——湖州师院毕业生王超轶事


记者唐青


    四年前,从四川绵阳刚到湖州师院求学的王超的最大梦想,就是将来能在大城市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

    四年里,王超利用假期,只身用自行车骑行了内蒙古、海南和云南。去年汶川大地震后,他还加入汶川县映秀镇民间志愿者队伍和一支自发组织的支援青川志愿者队伍,经历了两个月的志愿者生活。

    四年飞逝,今年大学毕业了,回西部、回家乡工作成了王超越来越强烈的愿望。这不,最近他已如愿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员,他立志用一两年时间做件让一辈子更有意义的事。

 
千里走单骑
他用自行车丈量大地

    王超学的是新闻学专业,他深信“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

    2007年暑假,他带上修车工具、生活用品,大胆尝试了一次特殊的自行车旅行。他用35天时间,骑车从阿拉善左旗行至满洲里,全程共3300多公里,穿越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拍摄1000多张照片,写下4.8万多字的游记。

    2008年寒假,他再次骑自行车从海口出发,用7天时间环行了海南岛,写下了近万字的游记。途中,他了解了海南的民俗文化,记下了许多当地民间传说。

    今年3月,他又骑行到云南。途经大理、六库、丽江、德钦等地,探寻三江并流,他亲眼见到了四山夹三江并行几百公里的地理奇观,亲身体会了“干热河谷”独特气候特点与这一地区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近距离接触了热情而质朴的藏族群众。

    骑车旅行困难重重。在海南,他曾遭遇连续三天下雨,泥泞的山路和上下坡的颠簸使他差点虚脱。可他蹬车的脚却从未停歇,每当闪现放弃的念头,他总是告诉自己:这一切没什么大不了,坚持下去!


映秀镇救灾
他用双手帮助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深深震痛了作为四川人的王超。因为学业不能立即回家乡参与救灾,他和学校的四川老乡在震后第二天就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并第一个把自己的200元生活费投进了募捐箱。

    在网上搜索到汶川县映秀镇正在招募民间志愿者,他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去年暑假,他踏上回乡的火车来到映秀,开始了志愿者生活。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们一起,向周边山区村子的老乡提供援助,和灾民们清理地震废墟,帮助灾民给房屋上瓦……每天高强度的劳动,让他渐渐感觉体力不支,晚上睡觉成了他最奢侈的享受。有一次,他所住的帐篷因余震到来已不停摇晃,熟睡的他却毫无知觉,幸好队友及时叫醒了他,他才迷迷糊糊地跑到了安全地带。

    “震后的四川大地满目疮夷,作为一名四川人,作为一个男子汉,我应该为四川做点什么,这不仅是回报,更是自救。”他说,四川人是勤劳坚强的,做志愿者的那段日子,他常被那些走出悲痛、重建家园的场面深深感动。

    去映秀之前,他就做好了吃苦准备。“有些队员干累了想休息一下,但看到其他同伴都在拼命干活,也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他说,良好的团队氛围鼓舞了队员士气,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志愿任务。


青川县支教
他成了孩子的老师和兄长

    去年8月,王超又加入了一支自发组织支援青川的志愿者队伍,到三堆沟村一个志愿者学校做起了支教工作。学校是当地老乡临时搭建的板房,环境简陋,教学设施残缺不全。

    震后一直停课,志愿者学校的任务就是给孩子们补课并作心理辅导,尽力帮助孩子们从地震阴影中走出来、体会集体生活的快乐。他主要负责四年级的课程及全校体育课,尽管每天都可能发生余震,他仍坚持带着孩子们上课、做游戏。暴雨天,山路泥泞,出行困难,教室里有时还渗水,他就与孩子们用盆把水舀出去;大热天,孩子容易中暑,他就四处打听消暑良方。在那里,他不仅是老师,还是兄长和医生,他即将离开时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哭。

    两个月的志愿者生活,让王超在真切感受人间大爱后更坚信不抛弃、不放弃的自救精神,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梦想。今年4月,看到学校招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他毅然辞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填写了报名表。“回到西部、回到家乡工作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正是震后重建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回去!”眼下,他已如愿踏上了志愿服务西部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