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扬知识之帆 渡科研之海 ——记第七届“陆增镛教师奖”获得者郑博老师(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0-09-10

  郑博,江苏大学博士,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其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DR筛查智能诊断系统的初步研究》发表于《国际眼科杂志》,论文《基于树莓派的TURTLEBOT路径设计和传感器连接》发表于《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论文《基于眼底照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发表于《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其他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农业机械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

  三尺台上 不念春秋
  2012年,郑老师经引荐接触到了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感受到师院独特的风土人情后,郑老师决定在师院任教,迄今已有8个春秋。在这8年里,郑老师一直勤勉负责,勇于改革。
  执教过程中,郑老师发现了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课件不能完全展示出教学内容的问题,于是她一直在教学改革中寻找出路。随着时代的发展,慕课逐渐进入郑老师的视野,她将上课的内容制作成了精良的视频,通过慕课向学生传授知识。慕课在将相关知识向学生完全展示的同时,也方便了学生们的课下复习。这一举措是郑老师在教育改革路上迈出的一大步。与此同时,郑博老师一直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教学重点。实践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所以她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她还强调,在电子与互联网智能算法紧密结合的当下,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个人能力。她就建议学生去学习一些专业外的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郑博老师表示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最为关键的三大能力,培养好学生们的这三大能力,才能让学生们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立足的本领。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执教伊始,郑老师发现自己在博士阶段所使用的相关图像处理方向已经不能和时代相契合,需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这种教学工作上的压力使得郑老师对科研的投入分身乏术。不得已之下,郑老师只能暂时放下科研,专注于教学工作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郑老师逐步掌握了新的信息工程教学的方法技巧,教学改革获得的一些成效也让时间逐渐宽裕起来,郑博老师也能投入到科研项目之中。在科研上,郑老师也得到了信息工程学院胡文军院长的大力支持,在这份支持下,郑老师在机器人算法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后来,郑老师加入了吴茂念教授的人工智能团队,在团队的支持下,郑老师将相关的算法应用到医学图像分析领域,并进一步结合深度学习的最新成果,成功申请到了相关项目,顺利撰写成论文,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郑老师一直坚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初心。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她一直将教育学生作为生活的侧重点。郑老师认为学生和教师应该是相互付出、相互扶持的,她一直以厚望寄托于学生,学生也一直以优良的成绩和优秀的实验成果来回报着自己。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郑老师的勤奋和谦和使得她颇得团队的喜爱,对待工作她一丝不苟,从不推诿拖拉,这一优良品质也在朱老师的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朱绍军老师感叹道:“她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及时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她那种扎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深深感动和激励她身边的人。”
  为人谦和的郑老师,总是会带着微笑、热心周到地处理每件事。在平时的交流中,郑老师温和的性格让朱绍军老师在枯燥的科研工作中体会到了温馨。朱老师坦言,在学生的心中郑博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在其他老师的心中她是一位好同事。
  一日为师 终生受益
  郑老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生活中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交流,科研上像一座灯塔为学生指引方向。课前课后,郑老师总会询问学生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教学改革的方式为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难处。在临近毕业时,郑老师会主动和每一位学生谈话,为学生毕业后的深造或择业提供建议。
  在郑老师教导的优秀学生中,王青同学对郑老师印象深刻。郑老师时常站在同学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以过来人的视角为他们提出意见,她会在学生们面临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王同学回忆道:“在我迷失方向的时候,郑老师就像海上的灯塔为我指明方向。”
  学生记者:徐善劲、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