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胡瑗大讲堂※(41)】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杨庆存与师生讲述“桑蚕”文化(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0-11-27

  11月25日晚,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杨庆存作客胡瑗大讲堂,以“生命之歌——桑蚕神人之间与唐宋文学书写”为主题,讲述了桑蚕文化的历史发展,以丰富的诗词文献向师生们展现了桑蚕文化的魅力,给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盛宴。讲座由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杜宁主持。

新闻图 AI8I2436.jpg

  讲座中,杨教授分别从“桑”崇拜与文化中的“扶桑”“蚕为龙精”与“蚕神”礼制、“桑蚕”技术发明与历代传承、先秦汉魏文学的“桑蚕”情思、唐代桑蚕异彩与艺术创造、宋代“桑蚕”书写与人文底蕴、中国“桑蚕”文化的人文内涵七个方面为师生讲述了“桑崇拜”的发展历程以及“桑”“蚕”“神人”之间的关系。

新闻图 AI8I2505.jpg

  杨庆存从桑蚕文化背景讲起,联系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蚕、蚕蛹形象的玉石制艺术品,向师生简单介绍了七千年前就出现的种桑养蚕、缲丝织绢活动,进一步说明了历史悠久的桑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创造的重要地位。

  杨教授重点讲述了桑蚕文化的发展历程。他通过《蚕赋》《上山采藤芜》等作品,向师生展示了先秦汉魏时期的桑蚕现象。发展至唐代,桑蚕文化则更多体现在丝绸制品的图案以及色彩等艺术形式中,杨教授还通过白居易的《缭绫》和《红线毯》等作品让在场师生对此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先秦到唐代,人们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桑蚕文化的书写主要聚焦于桑蚕和桑蚕相关的农事,到了宋代人们的关注焦点开始由桑蚕转向了人,这一重大变化恰恰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底蕴。

新闻图 AI8I2515.jpg

  最后,杨教授向师生简单阐述了桑蚕文化所具有的生命意识、奉献精神、创造能力、人文关怀和艺术传播五个特点,总结了桑蚕文化的人文内涵。

  讲座之后,学生们表示自己受益颇深,不仅更深层次地学习了中华优秀的桑蚕传统文化,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桑蚕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摄影:祝洁辉、王晨,学生记者:叶童、吕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