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办

【学习二十大】牢记嘱托 逐梦前行启新程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3-02-06

  2006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莅临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视察工作,希望学校“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早日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一定水平、一定地位的湖州师范大学”。多年以来,学校始终牢记嘱托,逐梦前行,在学科建设、师资引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新年伊始,面向新的征程,如何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相关职能部门与学院纷纷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展望。

  人事处/退休教工管理处

  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创建高水平“湖州师范大学”目标和“十四五”规划要求,始终坚持“学者为重”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首位战略,创新推动人才一体化发展。立足高水平大学建设,锚定引才重点,聚焦湖州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双百行动”计划,全年力争育引顶尖、领军人才12名,实现“鲲鹏级”人才突破;育引方向负责人、优秀博士88名,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达66%。准确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相互关系,加快构建人才发展最佳生态,增强人才从事教学、科研、育人和服务地方工作的内生动力;用足用好学校和湖州市人才引育好政策,激发人才实干争先的创新活力;完善全过程人才服务体系,形成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从而为学校和地方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学工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办公室)/人民武装部

  强化价值引领,推进智慧思政建设。系统梳理学生工作领域需求,优化处理高频事项,强化多跨协同场景的建设应用。通过学生陪伴智慧平台,打造好心理危机援助、辅导员谈心谈话、名师有约等三大数字化应用,增强学生工作效能,切实提升学生获得感,有力促进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创新工作机制,落实精准育人工作。构建好“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富有华体会app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社区育人模式,实现育人力量创新集成,切实向学生工作一线下沉。聚焦管理提升,打造品质学工。落实好学校党委对学生提出的“明体达用、强师有我”期望要求,凝练百年师范教育传统优势,坚持以生为本,创新思政育人平台载体,持续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体系建设,打造具有湖师辨识度的学工品牌。

  研究生院/研工部/学科处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目标,着力实施“3918”战略体系,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学位点建设为抓手,以学科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切实推进学科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学科造峰工程,促进学科交叉,全力做好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工作,争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A类行列;优化培育与建设制度,着力提升学科影响力,争取ESI1%学科再突破;迎接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和学位点专项合格评估,积极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位点布局再上新台阶,全面实现研究生教育二级学院全覆盖,确保首批6个学位点顺利通过评估;着力推进校地共建,遴选布局市校高峰和重点学科;深化科教融汇和产教融合育人,强化导师队伍,推进课程建设,着力构建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力争招生就业双丰收。

  教务处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推动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合,进一步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政品牌,高水平建设好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持续加强一流专业建设,着力促进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进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进一步增强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对标对表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着力构建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着力推进湖师特色“新师范”建设。依托基础教育集团,深入探索“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UGS)”协同发展模式,实现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优势互补,着力提升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基础教育服务能力。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链,深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建设。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强化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着力培养一批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培育新动能。

  科技处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提升全校科技创新能力。深化创新文化培育,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创建“湖州师范大学”目标,学校领航、学院巡航,校院协同、部门协作,线上线下、立体呈现,让创新文化扎根校园,深入师生内心,变任务型科研为使命型科研。深化创新氛围营造,坚持“四学”理念,围绕“3918”战略体系和“三步走”战略目标,变管理于服务,坚持以服务引领管理,不断强化群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好科研人员的“后勤兵”。深化创新活力激发,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提升科研布局和项目生成的谋事能力,引导全校科技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推动科技创新的具体实践中,为实现学校“十四五”规划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做贡献,为建设高水平湖州师范大学增动能。

  人文社科处

  深入践行“四学”理念,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计划(2022-2030)》为抓手,以教育部奖、省哲社奖、国家级项目为龙头,以高质量成果为导向,稳步推进省级智库建设,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全力推动学校人文社科持续、繁荣发展。全力突破大奖项,认真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申报教育部奖和省哲社优秀成果奖,加强对校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推进大项目,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争取重点项目再突破。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校院两级协同推进,做实做细项目申报的组织论证工作。接力打造大成果,赋能教师科研动力,提升大成果的产出能力。发挥科研政策引领力,鼓励教师联合外校优势科研力量,共同产出影响力大的成果。全力推动大平台,加强智库平台建设,实现文科科研平台提效升级。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研究力量,凝练成果,聚焦方向,冲击更高级别的科研平台。合力提升大影响,围绕“共同富裕”“两山转化”“乡村教育”等主题,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高校对地方的智力支持作用。

  社会合作处/校友联络办

  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办学方针,深化校地融合工程,凝聚广大校友力量,规范提升继教管理,为建设高水平“湖州师范大学”作出新的贡献。深化校地融合,纵深推进服务地方工作。优化校地合作机制,扎根湖州大地办大学,加强和县区及重点行业产业的沟通联系,提升服务地方衔接度。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积极对接“六个新湖州”“湖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地方精准度。加强服务团队建设,提升服务地方辨识度。着力凝心聚力,持续推进校友与筹资工作。推进校友分会建设,加快省外分会布点。搭建校友服务平台,做好校友中心建设。加强校友联络互动,办好校友品牌活动。围绕重大节事活动,策划相关捐赠项目。聚焦管理提升,不断激发“管办分离”效能。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加强继教监督管理。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全力打造继教品牌。

  国际学院/外事处、港澳台办、汉办

  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湖师教育国际影响力,在“创大”的道路上谱写教育国际化新篇章。做大盘活外事工作“朋友圈”。以服务学科专业建设为导向,拓展国(境)外合作伙伴,举办国际交流会议,做精“外事大讲堂”。实现学生对外交流和来华留学双增长。让更多学生出国(境)交换或短期交流学习;稳步提高来华国际学生质量与规模。展现“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做强“名师工作室”,打造“留学湖师”品牌,优化国际学生教育。培养“知华友华 知浙友浙”的优秀国际学生,使之成为“六个新湖州”传播者和践行者。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孔子学院”为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进阿塞拜疆国立图书馆“湖州角”建设,主动服务湖州外事工作。推动跨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提升研究成果的显示度。

  实验室管理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创建“湖州师范大学”,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主线,抓好创建大学考察路线上实验室文化带建设,打造示范样板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实验技术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助力科技综合楼实验室配套工程,建立分类分级安全治理一体化机制,激发扩容增效源动力;以培育建设高水平重点平台和博士点培育实验室为重点,加快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建设步伐,夯实博士点培育学科平台基础,助推省级重点文科平台提效升级,提升生均仪器设备值,提高实验室建设成效;以服务人才培养、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抓好“十四五”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支持专业认证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建设,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智助湖州“绿色低碳共富”建设,提升保障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能力。

  教师教育学院

  持续深化“红色领航”工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杏坛先锋”“杏坛大先生”两个党建特色品牌,讲好“杏坛故事”,完成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以博士点培育为指引,精准引进学科、方向负责人,确认学科方向,优化学科团队;围绕“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型为契机,提升科研水平,推进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获批数量的跃升,有计划培育教学、科研成果奖;以服务基础教育,培养卓越人才为己任,不断深化融合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卓越教师培养为中心任务,以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工作思路,创建“学院—系部(支部)—专业”三级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守“学生为本、学者为重、学术为要、学科为基”的办学理念,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艺术学院

  始终坚持把“办好专业,做好学科,为创建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学院力量”作为学院的发展主线,努力在新的一年新的征程谱写新的篇章。紧贴时代要求持续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优质课程,努力申报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提升专业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学科创新持续推动博士点培育建设,对标对表博士点和省一流学科建设指标,形成以服务城乡为底色、以实践项目为中心的湖师艺术特色学科体系,逐步达到博士点申报指标要求。注重师资引育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引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重点推进国家科研项目申报和艺术设计服务“美丽乡村、幸福都市”,大幅度提升学院科研水平、服务地方水平。

  生命科学学院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党建促发展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方式,在党建保稳定上下功夫;做到三个提升、三个创新。围绕学校办学方针,深化“四学”理念,持续打造教学研究型学院。做好水产省一流学科建设与博士点培育以及生物、化学、药学等市/校级一流学科的申报;化学(材料)ESI力争进入全球前1%;推进化学学术硕士点、材料化工专业硕士点(联合)、生物医学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培育工作。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和奖项申报以及SCI收录论文发表等成果力争新突破;联合打造现代农业(水产)产业学院以及各类校企科技(博士)创新平台,建设好环境监测与碳汇技术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组织好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做好生物科学(师范)新专业学位点建设,以及水产养殖学国家一流专业申报,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大力引进国家级、省部级人才作为水产和生物学科的学科和方向带头人,积极引进直聘副教授的海外青年博士。

  信息工程学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思想共识,夯实工作基础,完善工作制度,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创学院发展新格局,争取早日建成在省内外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学院。坚持以学科发展为龙头,以省一流学科A类培育为抓手,着力建设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硕士学位点,高标准通过专业学位点的专项合格评估;瞄准博士点建设目标,对标对表,补足短板,培育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继续深入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做好专业建设;实施师资队伍强化工程,积极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海外院士等顶尖人才,促进学院在大团队、大成果、大平台、大奖项等方面取得标志性突破,优化“十四五”期间学院学科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建成教学研究型学院。

  医学院/护理学院

  继续秉承“强学科、精专业、厚人文、重实践”的办学理念。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3918”战略体系,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医学特色仪式教育,深入推进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学科对标、强院创大,力争实现护理学博士点突破。明确对标学校与学科,查差补短。围绕护理学学科博士点培育目标,全方位加强护理学学科建设,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科研成果产出,联合附属医院申报省科技进步奖。2023年力争实现“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突破。医教协同、地校合作,全面提升医学学科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区域“大医学”学科格局,助力创建“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着力建设“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点”,推进“临床专硕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培养一批满足“健康中国”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